搜尋

【教育話題】校園中的另類隱性霸凌 「普信生」現象對師生的深遠影響

文圖 / 劉正廷

教育網照片 9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校園霸凌問題的關注逐漸增加,大眾對傳統霸凌的認識也越來越深。然而,有一種較不易被察覺的霸凌形式正在校園中悄然蔓延,那就是「普信生」(註)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僅是韓國的流行語,也在台灣校園中逐漸浮現,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

「普信生」這個詞源自韓國,用來形容那些在外貌或能力上相對普通,卻對自己充滿過度自信的學生。這些學生通常會在無意識中貶低他人,提升自我價值,甚至形成一種無形的霸凌。他們通過自我吹捧和暗中貶低他人的方式,營造出一種對他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壓力。

例如,一名學生可能會在班級中炫耀自己的成績,並在無形中貶低那些成績較差的同學。這種行為雖然表面上看似無害,但實際上卻會對那些被貶低的同學造成心理陰影,影響他們的自尊和自信。更甚者,這種心理壓力可能會使受害者感到孤立無援,逐漸失去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

根據台灣教育部門的調查,超過30%的學生表示,曾經感受到來自同學的言語或行為壓力,而這種壓力通常來自那些在學業或其他方面表現出色的同學。這些「普信生」在無意間造成班級內部的競爭氛圍,使得一些學生在心理上承受過大的壓力。

另一個例子是,一些外貌普通但非常自信的學生會在校園中形成小圈子,並排斥那些他們認為不符合自己標準的同學。這種現象在部分城市的知名高中尤其明顯。一位來自台北市某高中的學生小美(化名)表示,她因為外貌不夠出眾而被班上某些同學排斥,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受到言語攻擊,這使得她在校園生活中感到極大的壓力和孤獨。

「普信生」現象不僅僅限於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時也會對校方和教師造成嚴重影響。一些過度自信的學生在面臨考試或面試失敗時,可能會將責任推卸到老師或校方身上,採取極端行動。例如,某大學的教授陳老師(化名)在面試中未錄取一位學生,結果該學生聯合家長多次到校方抗議,甚至堵在教授辦公室門口威脅,最終導致陳老師因壓力過大而辭職。

此外,還有學生在學術表現不佳時,不僅不反省自己的問題,反而指責指導教授教學無方,甚至在網路上散布不實言論,試圖抹黑教師的名譽。這些行為不僅對教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還可能破壞校園的和諧氛圍,增加教師的職業壓力。

台灣的教育部門應加強對這種隱形霸凌現象的重視,並透過各種方式提升師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例如,可以在校園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面對和處理霸凌問題,同時也要加強家長對孩子行為的關注,及時發現並干預可能存在的霸凌行為。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年來全台灣設有心理輔導中心的學校數量增加20%,這顯示教育部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然而,僅有設施遠遠不夠,必須加強這些中心的資源和能力,確保能夠為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支持。教師和家長也應接受相關培訓,學習如何識別和應對「普信生」現象,從而在第一時間提供幫助。

此外,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為受到霸凌的學生提供支持和幫助,讓他們不再感到孤立無援。只有通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普信生」現象的蔓延,營造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

校園霸凌不僅僅是拳腳相向的暴力行為,那些看似無形的心理壓力同樣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讓我們共同努力,關注每一位師生的心理健康,讓校園成為真正的溫暖家園。

註:「普信生」是一個來自韓國網路的詞彙,用來描述一些自認為非常普通但卻過於自信的人。這個詞語來自韓語的「보통」(普通) 和「자신감」(自信) 的縮寫結合。常用來形容那些明明沒有特別出色的外貌或能力,但卻對自己有過度自信的人。這個詞彙有時帶有諷刺或貶義的意味。

延伸閱讀 台韓「普信生」劇增:面試沒上就堵教授、聯合家長逼死老師,如何遏止「另類校園霸凌」?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