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落葉重生再利用 雍和美感教育計劃 大自然的調色盤

文 / 劉正廷

已然飄落的樹葉,隨著時間流逝,似乎再也無任何剩餘價值。但能想像嗎?這些落葉,居然可化身為藝術教育的材料,經過研磨萃取,呈現繽紛色彩,成為一幅幅令人驚豔的藝術新創品。

如何做到的?想知道解答嗎?

請走進位於汐止一棟充滿時代感的建築物內,頓時會被一整條長廊的作品所吸引,那是「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運用空間設計而成的駐村工作室和藝文展間,透過文化創意與藝術教育推廣,發展出一連串具有「工廠」在地特色的藝術空間。

而定調為「大自然的調色盤」之創作巧思,就是答案。

原來,媒材藝術家吳玳瑩,竟是將落葉磨成細粉,做為創作媒材,並將此植物粉加入膠或大豆蠟成為水彩和蠟筆,再加以運用和創作後,成為作品牆上一幅幅作品。

由植物研磨出的粉所呈現的色彩十分鮮艷。(圖 / 劉正廷)

吳玳瑩亦是「花草葉蠟筆工作坊」負責人,她親自帶領汐止、內湖一帶7所小校生,從校園觀察開始、採集校園植物,再將其中的落葉做成自製植物蠟筆,最後用自己製作的顏料來作畫。

「在採集完樹葉後,我會跟學生們一起玩一個小遊戲:由枯葉做為發想的藝術擺盤。」、「孩子們從校園裡撿枯葉,並且利用這些形狀、顏色、大小不一的樹葉來重新排列組合並發揮想像力,從他們的作品中,不難發現每個人的審美和想像力都非常獨一無二。有人擺盤成動物、食物、昆蟲、人物等;也有的人做成『曼陀羅』對稱的形式。他們融入屬於自己的思考和想像,讓每一件成品看起來都別具一格。」

原來,校園中的植物竟都是創作的媒材。簡單的生活素材,經過老師的巧思指引,孩子們得以沉浸在大自然的洗禮中,創作出許多非凡的作品與成果,這或許就是教育驚人的價值所在。

吳玳瑩講述創作意涵。(圖 / 劉正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