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願禮儀以溫暖陪伴成年孤兒 讓生命的告別成為愛的延續
藝人徐熙媛驟然離世的相關新聞,再次讓社會關注生死議題。弘願禮儀二代負責人涂瀞云在其Podcast播客節目《Hello接生婆》中提到,「許多人重新思考如何更坦然地面對生命的終點。而我們能做的,不僅是悼念逝者,更是思考如何讓生死教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幫助人們更坦然地面對告別的時刻。」
藝人徐熙媛驟然離世的相關新聞,再次讓社會關注生死議題。弘願禮儀二代負責人涂瀞云在其Podcast播客節目《Hello接生婆》中提到,「許多人重新思考如何更坦然地面對生命的終點。而我們能做的,不僅是悼念逝者,更是思考如何讓生死教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幫助人們更坦然地面對告別的時刻。」
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適逢阿彌陀佛聖誕,弘願禮儀於「上善園」舉辦年度「弘願感恩日」。這一天,家屬伴隨梵音虔誠誦經,為往生者祈福,亦尋得內心的平靜。弘願創辦人涂智能與孫楚晴伉儷偕同第二代涂瀞云,以莊嚴的儀式凝聚情感、傳遞智慧,讓生命的終章成為充滿溫暖與深情的永恆祝福。他們以「善終」的理念重新詮釋生與死的意義,為家屬帶來深切的撫慰。
「政大EMBA戈20」成立大會今日(1月22日)隆重舉行,正式揭開挑戰賽序幕。「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自2006年舉辦首屆以來,已有超過60所國內外著名商學院、每年超過六萬名EMBA學員參與這場極限耐力挑賽賽。
財團法人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今年將舉辦「美麗人生」成人免費醫學健康講座~《消化腸旺》四列車。
其中第一部列車即將登場,於114年2月15日(星期六)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誠正勤樸」大樓一樓《誠102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1樓),由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教授主講「大腸息肉面面觀.如何早期發現大腸癌」。
宗教自古以來便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支柱,既代表著信仰,也在心靈層面為人們提供深遠的支持力量。在台灣這片多元文化交織的土地上,各宗教雖信仰迥異,卻能彼此尊重、和諧共存,展現不同文化與信仰間的相互包容與理解。台灣宗教聯合會執行長暨楠西萬佛寺方丈 法藏和尚,多年來致力於促進宗教間的合作與對話,期望藉由集結宗教力量,推動社會和諧,以宗教安定台灣人心,以宗教促進社會文明。
是什麼契機,讓一位在二手車業界深耕多年、成績卓著的經營者,毅然決然投身殯葬服務這個陌生領域?沒有行業經驗,更無家族背景支持,但他選擇迎向中年轉行的重重挑戰,承受外界的流言蜚語,毅力與勇氣讓他一步步肩負起這份承載生命的莊嚴使命。
他是涂智能,一位以無私大愛創建「弘願」的使者,用溫暖與尊重為生命畫上圓滿句點。
由臺灣科技大學USR-i-Village計劃翁楊絲茜教授與三重商工、台灣啟發辦公室共同舉辦的「天國文化·生命教育論壇」,將於2024年11月30日盛大登場。本次活動以「關係中的生命教育」為主題,強調以愛為基礎,連結成長,注入校園變革。論壇將邀請多位教育專家與宣教士分享經驗,帶領校園師生深入探討如何在關係中培養生命價值與感恩精神。
為提升學校推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效能,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立雲林特教學校日前辦理家庭教育研習,邀請多位家庭教育實務工作者和專家分享經驗,並研討如何於家庭教育中談性別平等教育、學校未成年照顧者評估辨識及服務資源轉介參考流程,以及家庭教育的推動實務經驗。
為傳遞給師生正向能量,教育部國教署持續辦理總統教育獎「生命教育人才庫講師」專題講座,前進校園辦理「生命教育演講」,講師分享自身的經歷,即使處於逆境仍保持正向態度,期望利用人生故事激勵全國師生,透過講師自身奮發向上的心,成為學生最佳模範。
由小樹傳愛協會舉辦的第三屆善愛嘉年華,將於8月3日至4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1樓盛大登場。今年的嘉年華延續了前兩屆的永續公益精神,更深入地聚焦於「生命教育-靈性修養」,以多元的課程和活動,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心靈成長機會,致力於打造良善社會的縮影。
藝人徐熙媛驟然離世的相關新聞,再次讓社會關注生死議題。弘願禮儀二代負責人涂瀞云在其Podcast播客節目《Hello接生婆》中提到,「許多人重新思考如何更坦然地面對生命的終點。而我們能做的,不僅是悼念逝者,更是思考如何讓生死教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幫助人們更坦然地面對告別的時刻。」
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適逢阿彌陀佛聖誕,弘願禮儀於「上善園」舉辦年度「弘願感恩日」。這一天,家屬伴隨梵音虔誠誦經,為往生者祈福,亦尋得內心的平靜。弘願創辦人涂智能與孫楚晴伉儷偕同第二代涂瀞云,以莊嚴的儀式凝聚情感、傳遞智慧,讓生命的終章成為充滿溫暖與深情的永恆祝福。他們以「善終」的理念重新詮釋生與死的意義,為家屬帶來深切的撫慰。
「政大EMBA戈20」成立大會今日(1月22日)隆重舉行,正式揭開挑戰賽序幕。「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自2006年舉辦首屆以來,已有超過60所國內外著名商學院、每年超過六萬名EMBA學員參與這場極限耐力挑賽賽。
財團法人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今年將舉辦「美麗人生」成人免費醫學健康講座~《消化腸旺》四列車。
其中第一部列車即將登場,於114年2月15日(星期六)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誠正勤樸」大樓一樓《誠102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1樓),由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教授主講「大腸息肉面面觀.如何早期發現大腸癌」。
宗教自古以來便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支柱,既代表著信仰,也在心靈層面為人們提供深遠的支持力量。在台灣這片多元文化交織的土地上,各宗教雖信仰迥異,卻能彼此尊重、和諧共存,展現不同文化與信仰間的相互包容與理解。台灣宗教聯合會執行長暨楠西萬佛寺方丈 法藏和尚,多年來致力於促進宗教間的合作與對話,期望藉由集結宗教力量,推動社會和諧,以宗教安定台灣人心,以宗教促進社會文明。
是什麼契機,讓一位在二手車業界深耕多年、成績卓著的經營者,毅然決然投身殯葬服務這個陌生領域?沒有行業經驗,更無家族背景支持,但他選擇迎向中年轉行的重重挑戰,承受外界的流言蜚語,毅力與勇氣讓他一步步肩負起這份承載生命的莊嚴使命。
他是涂智能,一位以無私大愛創建「弘願」的使者,用溫暖與尊重為生命畫上圓滿句點。
由臺灣科技大學USR-i-Village計劃翁楊絲茜教授與三重商工、台灣啟發辦公室共同舉辦的「天國文化·生命教育論壇」,將於2024年11月30日盛大登場。本次活動以「關係中的生命教育」為主題,強調以愛為基礎,連結成長,注入校園變革。論壇將邀請多位教育專家與宣教士分享經驗,帶領校園師生深入探討如何在關係中培養生命價值與感恩精神。
為提升學校推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效能,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立雲林特教學校日前辦理家庭教育研習,邀請多位家庭教育實務工作者和專家分享經驗,並研討如何於家庭教育中談性別平等教育、學校未成年照顧者評估辨識及服務資源轉介參考流程,以及家庭教育的推動實務經驗。
為傳遞給師生正向能量,教育部國教署持續辦理總統教育獎「生命教育人才庫講師」專題講座,前進校園辦理「生命教育演講」,講師分享自身的經歷,即使處於逆境仍保持正向態度,期望利用人生故事激勵全國師生,透過講師自身奮發向上的心,成為學生最佳模範。
由小樹傳愛協會舉辦的第三屆善愛嘉年華,將於8月3日至4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1樓盛大登場。今年的嘉年華延續了前兩屆的永續公益精神,更深入地聚焦於「生命教育-靈性修養」,以多元的課程和活動,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心靈成長機會,致力於打造良善社會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