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感恩節不只是一張卡片:教育趨勢揭示感恩對孩子成長的深遠影響

文/李孟玲

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人們藉由各種方式向身邊的人表達感謝。前幾天,我的兒子在準備寫感謝卡送給老師時,我們聊起了感恩的重要性以及它對生活的深遠影響。這場對話讓我重新認識感恩的力量,也啟發我思考,該如何讓感恩不僅停留在節日形式上,而是成為孩子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此次2024台灣棒球隊在世界賽奪冠的消息讓全國振奮。而比賽後,這群年輕選手的感恩行動更讓人感動。他們不僅公開感謝一路支持的球迷,還特別向教練、後勤人員以及贊助單位致上感謝,讓我們看見成功背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選手更是表示,他們的奮鬥是為了感謝那些默默支持他們的人,這讓孩子明白,努力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了回饋。他們的言行不僅傳遞了成功背後的團隊力量,更展示了感恩如何深化人際連結,帶來心態上的積極變化。

感恩:教育趨勢中的「心理韌性」關鍵詞

研究顯示,感恩不僅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心理學專家指出,感恩由兩個核心要素組成:認識生活中的美好,以及理解這些美好來自外界的幫助或努力。當孩子明白他人的付出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時,他們更容易被激勵去「回饋他人」。感恩因此被視為「社會黏合劑」,能促進人際連結與心理健康。

為什麼感恩成為教育新寵?

在教育趨勢的討論中,感恩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關注,因為它對孩子的心理與社交發展有顯著影響:

1.增強心理韌性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的研究,感恩有助於提升幸福感與抗壓能力,幫助孩子更快從挫折中恢復。

2.提升學業表現
心理學教授傑佛瑞·弗羅的研究發現,感恩的學生在學業上更有專注力,並且能更好地應對壓力挑戰。

3.減少焦慮與憂鬱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羅伯特·艾蒙斯的實驗證實,記錄感恩事項的學生情緒更積極,生活滿意度也顯著提高。

4.增強社交能力與幸福感
邁阿密大學教授麥可·麥卡洛的研究顯示,感恩的大學生更容易被他人認為具有親和力,在友誼和社交關係中表現出色。

得升杰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Edmund透過親手寫卡片,向生命中重要的人表達謝意。

如何幫助孩子培養感恩思維?

專家指出,感恩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培養的。以下是幾個實用建議:

1.鼓勵反思
當孩子收到禮物時,不只是說「謝謝」,還可以問他:「你覺得朋友為什麼選這份禮物給你?」幫助他們理解背後的心意。

2.強調他人的付出
引導孩子注意他人的努力,例如:「教練為了幫你準備比賽,特地延長了練習時間。」這能讓孩子學會感激行動背後的用心。

3.重視「人」而非「物」
幫助孩子關注善意背後的個人,而不僅是禮物本身。例如:「阿姨精心挑了一件你喜歡的外套,還包裝得那麼漂亮。」

感恩是一種習慣,而非一次性行動

感恩不是孩子能在一次對話或節日裡立刻掌握的技能,而是需要融入日常生活中。透過持續練習,感恩能成為孩子應對挑戰與建立幸福人生的核心力量。無論是增強心理韌性、提升人際關係,還是應對壓力,感恩都能為孩子的未來帶來深遠影響。

從感恩節開始,讓感恩成為孩子的生活態度

感恩節開始,讓感恩成為孩子的生活態度。當他們用感恩的眼光看待世界時,不僅能收穫心理韌性與幸福感,也能在人際關係中更加成功。台灣棒球隊用實際行動展示了感恩如何讓人更堅強、更有連結感,也提醒我們,教育的目標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孩子成為心懷感恩的世界公民。

讓我們共同努力,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心,讓他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擁有更多可能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