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生命教育在校園內紮根,教育部自112年起啟動「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生命教育教學社群與課程發展實施計畫」,並於今(113)年11月23日至12月7日,分別於北、中、南三區舉辦「113年大專校院生命教育教學社群經營暨研發成果分享會」。此次活動由教育部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承辦,主題為「深化素養 定錨生命」,邀請14所受補助學校分享其推動經驗,透過專題演講與分區分享,為生命教育的永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專題演講:課程發展與跨界合作
活動特邀國立臺灣大學孫效智教授進行專題演講,以「大學生命教育的課程發展與建構」為題,分享臺大多年推動生命教育的經驗,包括如何結合學校特色打造教學社群與課程發展模式,並以臺大開設生命教育學分學程及推廣教學社群的歷程為例,呈現跨領域學術合作的成果與實踐。
分區分享:多元課程深化生命教育
分享會分北、中、南三區舉行,各區活動呈現不同的課程特色與理念:
中區分享會(11月23日,集思臺中新烏日會議中心)
由中原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亞洲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靜宜大學參與,課程聚焦於「我」的自我探索及價值思辨。例如,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科技與醫療的人文關懷」課程,引導學生從人文視角深入探討科技與醫療領域的倫理議題,培養學生在面對生死決策時的同理心與批判性思維,進一步反思生命權與自主權的意義。
北區分享會(11月30日,集思臺大會議中心洛克廳)
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大學、東吳大學、慈濟大學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參與,課程重點為「找尋人生價值」。其中,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設計的「打開生命之窗」課程,從哲學、心理學等多角度探討「我是誰」等人生議題,引發學生的邏輯推理與價值反思,幫助學生深度認識自我與人生目標。
南區分享會(12月7日,臺灣金融研訓院南部服務中心)
由文藻外語大學、南華大學、樹德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參與,課程強調「自我探索」到「終極關懷」。如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的「一路玩到掛」課程,透過願望清單的設計,引導學生從童年到現在的心願思索人生的價值與歸屬,並教授面對逆境的自我因應策略及資源運用方式,讓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展望未來:形塑全人關懷的校園文化
教育部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方案」,鼓勵各級學校運用現代科技結合校本特色,建構教學社群運作模式,並研發具有生命教育內涵的創新教案。期望深化生命教育的效益,形塑全人關懷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打造更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讓生命教育在知識與情感層面持續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