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建國立業 始於教育

文 / 中華民國空軍中校 姜亮印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遠的計劃。人才的培育不易,教育理念必須走在時代前端,才能讓學子在求學路上有方向、有依據、有未來。

台灣自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六年國民小學及三年國民中學)以來,2014年進一步推動十二年國教。大多數學生在完成基礎教育後會選擇進入高中(職)或五專繼續升學,後續還有二專、四技、大學、研究所及博士學程,讓教育體系更加完備。

去年(2022年)大學錄取率再創新高,登記入學人數為25,297人,錄取了25,028人,高達98.94%的錄取率。然而,另一項數據卻令人擔憂,51所大專院校發生招生不足的窘境,缺額率達36.83%,其中12所大學缺額比率超過80%,面臨被檢討的命運。

不僅民間學校情況嚴峻,軍事院校也同樣面臨招募困難。儘管有「回流教育」及「專業班隊」的實施,鼓勵現役軍人返校進修,並獲得一定迴響,但仍難以緩解人力短缺的問題。

學校招生困難的主要原因來自少子化影響,台灣的總和生育率(TFR)在全球排名墊底。與其宣導「認真做人」或祭出各項生育補助,不如正視學生對未來的迷茫。

大多數學生認為大學畢業是基本門檻,但對於從校園步入職場的挑戰感到無所適從。根據主計總處最新調查,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11.8%,畢業季更是急劇飆升,顯示「畢業即失業」仍是難解之題。

即使是與國防部合作多年的ROTC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也因退訓率居高不下而被媒體披露。軍職雖被視為「鐵飯碗」,享有學費全免及每月津貼,但仍吸引不了年輕人,突顯了台灣教育體系中校方、師長與學生間溝通及認同感的嚴重問題。

教育部所屬各校為維持招牌不墜,並許給家長、學子宏觀願景,提高就讀意願,從傳統學術領域發展到產官學合作,竭盡所能。日前喧囂一時的論文抄襲事件,促使立法院針對《學位授予法》及《著作權法》進行修正,加強高等教育品質管控及學術倫理。

以辦學情況較為嚴峻的彰化縣為例,多所大學被列為停招及專輔對象,僅剩的建國科技大學憑藉多年的產學合作經驗,透過實習及企業參訪等方式,維持優良的招生品質,幸免於難。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日前,執行董事吳明杰先生率隊走訪漢翔航空工業及歐斯瑪再生能源科技公司,為在校生籌劃各種媒合機會。吳執董表示:「學以致用是校方一貫立場,讓學生畢業即就業是最高宗旨。」

建國科技大學的做法堪稱產官學合作的典範:第一,從產業角度看,學生可以實地了解未來工作環境,企業也能擇優錄用人才,畢業即就業。第二,與國防部續行ROTC政策,吸納有志青年加入國軍行列,特別是漢翔公司目前推動的「國機國造」專案,軍民合作展現成果,讓學生選擇軍旅生涯後不再感到迷茫。第三,學校延續並傳承「學力、實力、願力」的校訓,在各領域保有堅實基礎,持續拓展校務,發揚立校精神。

轉載自閱政治 閱政治 Read Gov News